一、妇女保健
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妇女保健工作。1952年8月,县卫生部门推行新法接生,并举办新法接生培训班,从此由新法接生逐步代替旧产婆接生。1958年12月,北厍公社医院开设妇产科门诊,大队建立“小产院”,共有新法接生员138人。同时,普查子宫下垂、滴虫、阴道炎等妇女常见病、多发病,采用中西医结合等有效措施,集中进行综合治疗。卫生部门倡导对妇女实行“四期”(月经期、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)劳动卫生保护。1975年,在市镇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和农村女社员中开展“三调三不调”(月经期调干不调湿、怀孕期调轻不调重、哺乳期调近不调远)的劳动保护制度,哺乳期规定每天上下午各半小时喂奶时间,围产期一般产后休息71天,农村、镇办单位休息56天。1982年起,推广科学接生,实施围产期保健,对孕妇进行系统化管理,并做到逐步完善。1992年起,开展口服“斯利安”片(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合作项目),以进一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。至1994年,已达到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。
1995年,北厍镇进一步强化妇女保健工作,切实提高卫生院妇产科的医疗技术水平,使孕产妇管理的建卡率、随访率、新法接生率、高危孕产妇住院监护分娩率和孕妇残废、五年下降百分比等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。
1996~2001年,北厍镇共有12536人进行生殖道疾病普查,其中4956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妇女病。患肌瘤318人,囊肿246人,宫颈炎516人,盆腔炎208人,还有一些患霉菌性阴道炎、滴虫性阴道炎。
2001~2002年,北厍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对全镇育龄妇女进行B超服务,累计对2.7万人次进行过检查。
二、儿童保健
新中国成立后,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,使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。1958年9月,北厍公社办起农忙托儿所112个,卫生部门负责培训托儿所负责人,传授幼托卫生知识。1979年,卫生院开设儿童保健门诊,普及儿童系统保健。婴儿出生42天至1周岁每3个月检查1次,1周岁至3周岁每半年检查1次,3周岁至7周岁每年检查1次。1995年,7周岁以下儿童2151人,受检1728人,受检率80.3%。患病192人,患病率11.1%。及时治疗有病、缺陷病儿157人,占81.7%。
2001~2002年,北厍镇应检0~6周岁儿童6530人次,实检5551人次,受检率为85%。儿童保健组对儿童进行贫血检测,共有3620人次受检,其中患病儿童103人次,患病率2.8%。
2002年,北厍卫生院儿童保健组还对体弱儿童进行保健管理,有156人接受保健管理,其中出生时低体重儿12人,贫血84人,早产儿8人,活动性佝偻病2人,营养不良7人。